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思想病毒 >
        不再重视创造,而是奖励等待?

        当土地、房屋、乃至资本都变成「收益X资产」,那麽不再有谁是被鼓励去创造与建设的。社会只剩下投资者与被租用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让她想起另一段俄国历史:战时推行的同时,苏维埃政府并未意识到,如果只有未来会更好的空虚口号,不给予实质保障与回馈,农民不会永远忠诚於国家。他们不再种田,不再贩售,多数人选择私下藏匿、偷运进黑市。国家不信任人民,人民也逐渐不信任国家。这不正像今日的年轻人对社会的态度吗?他们开始「不结婚、不生子、不买房」,开始逃离城市、隐入远方,选择退出,而非奋斗。

        卡雅喃喃道:「我们不是放弃,而是拒绝成为资本的奴隶。」

        走下飞机那一刻,她忽然感觉,这趟实习,也许不只是为了履历或学术,而是一场亲身踏入「另一种T制记忆」的探勘之旅。当台湾的世代正义陷入停滞,彷若一场没有坦克、大Pa0的冷战,每个人都不惜代价保护自己的利益。此时的俄国,一度在强人政治的领导下摆脱苏联解T的经济困局,在面对不断东扩的北约,悍然集结大军派往乌克兰边界,一场可能改变世界的热战即将打响。自己又是否能在这块土地上,找到某种突破历史轮回的答案?

        而她心中那场无声的战争,依旧在延烧。那是一场关於「如何生活」的战争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想起大学时,在图书馆的旧报架上翻到的一张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传单影本,上面印着一句简短却刺入心底的话语:

        「不是由谁统治,而是由谁决定生活的样貌。」

        当时她只觉得那是一句口号,现在却明白了,这句话说的不只是政治制度的选择,而是每一个人能否真正参与在资源分配与生活设计的过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统治是结构X的;而决定生活的样貌,是主TX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台湾,人们或许不用面对政权更替的恐惧,却要忍受制度冷漠地决定谁能拥有空间、谁该漂泊异乡。就像列夫说的,「不是不努力,而是早已决定胜负的赛局」,这样的社会,不是缺乏自由,而是自由只存在於极少数能出价的人手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