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了船,不是上甲板看风景,而是先吃饭。每人一盒白米饭,里面只有几颗咸菜和一个煎蛋。如果要吃菜,得自己点,b如什麽漓江醋鱼,糖醋里脊什麽的。我图省钱,什麽菜没点,将就盒饭就吃得光光。坐我对面的一对中年夫妻,点了漓江鱼,慢条斯理的一点一点剥鱼吃。我看得郁闷,忍住羡慕,把头转向舷窗外。
漓江的水真清啊,好像能看到水底似的,水面上只有游轮驶过激荡起的层层涟漪。吃过饭,导游带我们去二层甲板游漓江,这为全程最JiNg华的游览线路。站在甲板上,吹着漓江的江风,一点也不冷,风很和煦,yAn光很和煦,连周围游客叽叽喳喳的喧闹声都很和煦。漓江水清,山俊,怪石奇峰,百里画廊。移步换景,一路在漓江上游荡,好像人在画中游。每一段水程都波光淩淩,每一座山峦都秀丽多姿,配合着yAn光,和yAn光倒映在江水上的点点淩波,好像在一个仙境,忘却人间的烦恼。
游船到兴坪古镇,就是着名的20元人民币的取景地。我拿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来,对着前方的景sE,仔细观察,很像,但似乎又不尽相同。和我同桌吃饭的中年夫妇,随身没有20元面额的纸币,把我的钞票借去,也仔细的观看。其实,20元纸币上,除了漓江的山水,还有一个打渔的渔翁,但我在漓江上没有看见有撑着竹筏的老渔翁。据说,有的漓江老渔民,会主动「承认」自己就是纸币上那个渔翁,於是游客争相合影,也渐渐成为一个产业,赚点旅游钱。
渔筏没有见到,倒有很多快艇,呼一下就窜上来,拿一根钢索和游轮连上,小贩就站在快艇上兜售旅游纪念品,我看见有同团的游客买一匹白瓷的骏马,好大一个,拿在手上很威武。漓江本来有「九马画山」,所以瓷马也算应景。及上岸,两边全是卖东西的小贩。最开初,一杯榨甘蔗汁要价20元,走到後面,一杯就只要5元,桂林人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游客的智商。
漓江游告一段落,我又来到yAn朔。本来旅行团的计划里没有夜游yAn朔,但我中途脱团,我就是要真真切切感受一下yAn朔,和那条着名的yAn朔西街。我走在yAn朔老街上,找到一家民宿,一个老婆婆正在民宿里悠闲的剥着胡豆。老婆婆看到我说:「放心,我们都是老实人。等会,你给20块钱,有人带你去看表演。」我疑惑是什麽表演,老婆婆却讳莫如深。过一会,天灰麻麻的快黑尽。开过来一辆面包车,老婆婆说:「来了,去吧!」
我满腹狐疑的上面包车,面包车一路疾驰。不一会,到一个农家的小院,已经有好几十人在那里,不知道在等什麽。我走过去,主人给我一个凳子,我坐下,前面竟然还放着几架望远镜。再过一会,传来一阵音乐,远处也开始泛起一片红光。先是江面上的点点微光,忽然一下,一片大亮,整个江面都辉煌起来,五彩斑斓,远处看不见的地方传来一阵赞叹声。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就是有名的yAn朔山水实景剧《印象刘三姐》,只不过我买的不是官方正票,而是当地农户的私人票,所以才这麽便宜。我看不到实景剧的全景,只能在这个偏僻的农家小院里远远的从侧面观望。
这个夜晚,热闹而凄凉。我旁边的观众都三五成群,一边观看,一边热烈谈论,而我孤孤单单一个人,望着远处忽明忽暗的江面舞台,陷入沈思。我从韩国回国的决定正确吗?这个农家小院是不是我的心之所属,我在这里到底是郁闷还是愉快,而我又应不应该继续留在这里,陷入一群人的狂欢?主人请我吃柚子,我道谢,吃一片。旁边一个nV观众问主人:「有一个人来旅游的吗?」主人咧咧嘴:「他不是?」我保持沈默,我突然有种感觉,一个人旅游其实有点异类,哪怕自己觉得很潇洒,但在旁人看来,还是特立独行的。
实景剧进入0,刘三姐出场。一个穿红sE短袖的姑娘撑着一支竹篙,站在一个竹排上,缓缓划来。全场的灯都熄灭,只有一个打光灯,独痴痴的把光打到刘三姐的身上。江面上传来曼妙的歌声,刘三姐在歌唱。全场安静极了,只有三姐的声线在黑暗中灵动的忽高忽低舞蹈。渐渐,江面上开始有其他渔火,划来很多刘三姐,都撑着竹篙,站在竹排上,10多个刘三姐一个接一个出场,在江面上形成一个矩阵,再也分不清最开始的那个刘三姐在哪里。
回到民宿,已是深夜,老婆婆给我提来一壶开水,说:「明天有一对柳州的夫妻,要去遇龙河漂流,你和他们一道吧。」囫囵一觉,第二天一早我就看见那对小夫妻,交谈之下,才知道他们是新婚来度蜜月旅游。过来一个姐姐,一看就是当地人,她是我们的临时导游。她推来三辆自行车,对我们说:「你们会骑车吧?」我们都点点头,姐姐满意的说:「遇龙河还有一段距离,所以先骑车,骑车看yAn朔的风景,也很好看。」我们四个人,骑四辆自行车,一路浩浩荡荡骑向漂流点。到达一个河边木屋,上面写「遇龙河全程漂流,150元。」姐姐说:「你们嫌贵的话,还有便宜的。」
我听小夫妻的意见,似乎他们也愿意在这里漂流,我说:「没问题,看遇龙河啰!」於是,上竹筏,小夫妻坐一乘,我和姐姐坐一乘。每个竹筏有一个撑筏的艄公,看起来笑呵呵的,一点不认生。漂流开始,随江而下,一路水花轻溅,流水潺潺。和电视里看的漂流不太一样,没有那麽刺激,很平稳,只在过一个浅滩的时候,溅起来的水花把衣服打Sh。遇龙河的水很清澈,河两岸都是矮矮的,桂林特sE的山。我在四川没有见过这种山,四川的山都很高大威猛,桂林的山像小孩的玩具,与其说是山,不如说是耸立起来的石头柱。我问姐姐:「这些山有人上去吗?」姐姐说:「有啊!有的农民爬上山打柴,再把成捆的柴从山上滚下来。」我听了,很神往,觉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,都很值得了解和学习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