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思想病毒 >
        红军进驻巴库时,消灭了短暂存在的「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」;在中亚,布尔什维克称当地反抗军为「叛匪」,对哈萨克与乌兹别克的游牧部落实行军事镇压;在乌克兰,更屡次逮捕、处决寻求自治的左翼民族主义者。

        1920年战事趋於结束,**红军节节胜利,但俄罗斯的疆界已不再完整。**芬兰与波罗的海三国成功脱离,外高加索三国也短暂建国。更多边疆地区,则被武力重新纳入。

        民族仇恨的种子,此刻已被埋下。这些民族记住了被镇压、被剥削的过去,也记住了「中央集权」的冷酷与傲慢。这份记忆,将在七十年後的苏联瓦解中发酵,成为俄罗斯再次分裂的根源。

        西线的弗兰格尔在克里米亚溃败,而在东方,亚历山大则随高尔察克的余部向西伯利亚撤退。当红军持续向外贝加尔与远东进b时,他与少数忠诚的帝官穿越冰封铁道,最终撤入中国东北,暂居哈尔滨一带的俄侨社区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撤退的路上,亚历山大低声对同伴说:「这不是结束……布尔什维克否定了基本的经济法则,妄想用意识形态塑造人X。他们的制度建立在沙上,终将崩塌,我们还有机会回到祖国。」

        中国东北的寒冬b他记忆中的彼得格勒更冷,却也b红军刺刀下更自由。

        列宁坐在克里姆林g0ng,翻阅着红军胜利的报告。他放下纸张,望向灰sE天空,心中却不是胜利的喜悦,而是没有准备好面对下个难题的沉重情绪。他低声自语:

        「内战结束了…但我们要如何让人民相信,这一切不是重演历史,而是通往未来?」

        红场上,托洛茨基站在高处检阅新军,此时他已被群众封为红军的缔造者。他眼神锐利地扫过队列,却在远处的空气中,彷佛看见那个战前与他握手的亚历山大,那位选择另一条道路,却同样怀着对祖国深沉信念的敌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新生的苏维埃1921年:内战的硝烟散去後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