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走出临时建筑时,夜已深沉。风雪交织,街灯下的雪花宛如破碎的记忆。她拉紧大衣领口,彷佛想阻挡那句话再次灌入心头:
「说俄语的人,就不能Ai乌克兰吗?」
脚步在积雪上发出嘎吱声,卡雅一步步走向地铁站,心绪却b寒风更纷乱。
她想起在台湾遇见的乌克兰同学玛莉亚,来自基辅,是个坚定的Ai国者。曾在课堂上毫不迟疑地说:「俄罗斯不是我们的兄弟,是殖民者。他们用语言、历史、宗教渗透我们,把我们当附庸。」
当时她点头,却没回话。她是交换生,是旁观者,不是参与者。她一直以为自己中立,但今日柳德米拉那双泛红的眼,那颤抖却坚定的声音,彷佛将她从象牙塔拖入废墟。
地铁车厢内,她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黑影,脑中浮现那些曾读过的报导与数据:战前的乌克兰表面民主,实则党争激烈、贪腐横行,青年失业率高,许多人涌向波兰、德国打工。而俄罗斯,虽政权集中,却提供稳定的基础建设与就业市场,对说俄裔乌克兰人甚至开放庇护与补助。
**「什麽才是真正的国家?」**她在心中低语。
列车驶入市中心时,她看见熟悉的霓虹灯牌闪烁着:「ДОМДЛЯВСЕХ」——「人人有家」。她不禁苦笑,对柳德米拉而言,那句话曾是真实,如今却成了讽刺。
她站在人行道边,看着远处一对母子在雪中牵手,孩子背包上系着一面迷你俄罗斯国旗。那画面让她心中一震。她不是俄罗斯人,也不是乌克兰人,但她懂得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立感,在自己的语言、记忆与文化中,被迫选边站的痛苦。
她忽然想起自己的家乡台湾与自身的家庭背景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